body { font-size: 13px; line-height: 19px; /* background-color: #f5f5f5; */ }
2018-03-31
中國是禮儀之邦,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禮文化及其所蘊含的禮治精神一直占據(jù)著核心地位。禮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,送禮是很多人的必備功課,可是怎樣送禮才能起到以禮達義的目的呢?
各種場合如何送禮
【做壽禮】
給老人做壽送禮可送象征長壽健康和表達關懷心意的禮物,比如長壽面、壽桃,或者電熱毯、計步器、電子血壓計等,忌諱送鐘表、鞋子,如果送水果不送梨,以避免老人比較忌諱的“送終”、“邪氣”、“離別” 的發(fā)音諧意。范例:浴室拖鞋、可座式兩用折疊拐杖。
【探病禮】
送鮮花和水果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適合的探病禮物,因為有些人可能對鮮花過敏,一些病人不能吃水果。當鮮花凋落時,還有可能引起病人不好的聯(lián)想。要送植物建議送長青植物。忌諱送藥。范例:病人康復時可送小玩具、畫冊,病人治療時可送羊毛毯、保溫杯等。
【喬遷禮】
祝賀主人喬遷之喜的禮物可以是生活用品,也可以是食物、鮮花。但要注意的是,送生活用品不宜送刀、剪這些利器,以及睡衣、浴衣這種隱私物。最受歡迎的喬遷之禮應該是主人有點舍不得買、但是又很喜歡的實用品。范例:多士爐、咖啡壺。
【同事禮】
出差、旅行回來后應該給同事帶些禮物。但避免送重禮和表示親密關系的物品,如口紅、刮胡刀等。給上司要單獨送禮,檔次比給同事的禮物稍高,而且要在公開場合贈送。但如果是為過節(jié)、婚禮、升遷給領導送禮,就不應該在公眾場合,最好約好后送禮上門。
【商務禮】
商務活動之間的初次拜訪、節(jié)慶問候都可以送禮,但是禮物一定不要貴重,以禮輕實用最為恰當。商務送禮最需要注意的是要事先確定好送禮對象,最忌諱的是送了這家卻忘送那家。范例:高檔便利本、旅行便利文具包。
【做客禮】
受邀到主人家做客一定要帶些小禮物,空手拜訪是失禮行為。但禮物無需貴重,否則反而會成為主人的負擔。范例:鮮花、紅酒
【教子禮】
長輩送孩子的禮物最好有文化教育和健身娛樂的作用,不宜送奢華禮物。范例:禮品書、網(wǎng)球拍。
【接禮】
應該雙手接禮,并先表示謝意,然后才可拆看或者暫時放在一邊。父母接孩子禮時不要首先埋怨孩子亂花錢。老師如果覺得受學生禮物不妥,不要當面拒絕,應先收下禮物,然后通過家長謝辭。
送禮常識——多為對方想
以下是一些小小的送禮原則,大抵上,只要送禮者能將心比心,多為對方想一想,就不會犯太大的錯誤了。
1、選擇你自己也希望接受的禮物。如果你送的禮物連自己都不喜歡,人家怎么會喜歡呢?
2、不要把去年收到的禮物今年再轉送出去,或索性丟棄它,因為送禮的人通常都會留意你有沒有使用他所送的禮品。
3、如果你比較富有,送禮給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太過于出手闊綽,這有時會引起不必要的尷尬,得到反效果,反而送一些有心思的禮物會更好。
4、記得把禮物上的價格卷標拿掉,把卷標留在禮物上,禮物就變成只能傳遞兩個訊息,一個是:"我們的情誼值多少錢",另一個是"看著吧!下次得 回同樣價格的禮物給我"。而這個訊息,可以把所有送禮的情分都打得稀里嘩啦!此外,不論禮物本身價值如何,最好還是要用包裝紙包裝起來。有時注意這細微的地方更能顯出送禮者的心意。
5、必須考慮到接受禮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應用得上你送的禮物。比如,他家里擺得下這么大幅的畫嗎?
6、有些人到對方家中拜訪時,直到要離開時,才想起該送的禮物,在門口拿出禮物時,主人卻因為謙遜、客套而不肯接受,此時在門口拖拖拉拉的動作,頗狼狽,要如何避免這種情形發(fā)生?最好的送禮時機是,進到大門,寒喧幾句就奉上禮物,如此,對方就不可能因為客套不收禮,而雙方僵持在門口啰。如果錯 過了在門口送禮的時機,不妨在坐定后,主人倒茶的時候送,此時,不僅不會打斷原來談話的興頭,反而還可增加另一個話題呢!